2015年4月23日 星期四

[TISJA學員現身說法] 因為TISJA與爵士原力,我從古典樂成功轉換跑道到爵士樂


我從四歲開始彈鋼琴,高中、大學到研究所,一直都是音樂系,現在在以色列耶路撒冷音樂院爵士音樂系學習爵士鼓。我想分享給大家的就是,我從古典音樂轉到爵士樂的這段學習過程。

沒錯,我有深厚的古典音樂背景,但是,從國中開始學鼓的的時候;聽西洋老歌的時候,我就知道,我的最愛,是在古典音樂之外。在沒有youtube的時代,要聽音樂就要去唱片行買。所以,我的爵士專輯初體驗,就是玫瑰唱片行小姐介紹的。我還記得那時買的三張專輯分別是: Grant Green " Alive!", John Scofield " Überjam" 與 Stanton Moore "Flyin the Koop"。老實說,我完全聽不懂,只是覺得那樣的聲響與律動,讓人感覺很爽。

一直到上了大學,遇到啟彬與凱雅老師,才真的知道爵士樂到底是什麼。然而,喜歡爵士樂跟實際操作,完全是兩回事,因為爵士樂與古典音樂完全不一樣。而我一開始所遇到的困難就是「律動」、「樂理」與「即興」。由於受了多年古典音樂教育的洗禮,拿掉樂譜我根本不會演奏,更何況還要把律動改為二四拍,然後即興出有swing feel的樂句。除此之外,在樂理課的時候,還要被一堆教會調式、音階與和弦轟炸,上完課頭都暈了。但這還不算什麼,真正的磨練是從參加TISJA開始。


我總共參加了五屆的TISJA。

我永遠記得第一次參加TISJA的情形。在Audition之前,我找了老師上了三堂打爵士的鼓課。在晚上的 Jam session時間,我看到在台上的每個人都很厲害,都快被嚇死了,根本不敢上台,最後是被強迫上去的,怎麼結束的都不知道。但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回到Tisja,我從害怕上台,到逐漸不害怕,到現在變成主動上台,甚至享受在台上與樂手們的合奏,回頭看看,我成長了好多。

因為TISJA提供的不只是一個學習的環境,還有老師們盡心盡力的教導。在課堂上,在舞台上,私底下,隨時隨地都可以感受到老師們的對音樂的熱情,還有真心希望學生們能夠越來越進步的期待。更令人感動的是,在營隊結束後,一整年的時間,身在國外的各個老師都持續不斷地關心我們的學習狀況,啓彬與凱雅老師更是成立每個月一次的Reunion Jam,延續TISJA的教導。這就是為什麼我喜歡TISJA,因為在這裡沒有人會嘲笑你,只有老師會嚴格地糾正你,真心希望你進步,有任何困難,大家都會陪你練習,互相加油打氣。這就是Tisja,陪著我長大成熟的地方。

現在身處以色列的我,離開台灣後,才更深的感覺到在台灣有老師的教導真的很幸福。在以色列上課,除了主修課以外,每一堂課的老師都用希伯來文授課。若不是在台灣被老師大大的整修過,我想我的日子會過得更辛苦。現在TISJA又即將開始,我也準備回家了~


(林依穎 / TISJA學員,2012年獲選前往以色列耶路撒冷音樂院交流學習,後考入該校就讀碩士班,主修爵士鼓)

沒有留言: